清晨的悉尼海风拂面,让人神清气爽。一晃我们已经在澳大利亚悉尼度过了两个多月的学习生活。作为川外新传首届“麦考瑞本硕连读 3+1 项目”学子,我们带着对未知的期待与忐忑,在南半球的阳光下适应新环境、突破学习舒适区、收获跨文化友谊,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日子……
初来乍到:风是咸的,梦是真的
刚落地悉尼的几天,空气里全是新鲜的味道,混着海风、咖啡和不安。拖着行李走在陌生的路上,四周是课本上见过的景象:高远的蓝天、在大街上抢薯条的海鸥、还有那座真正矗立在面前的——悉尼歌剧院。全新的生活、全新的社交圈正在等着我们,心里充满期盼和欣喜!


落地悉尼
可心里的不安也跟着涌上来。第一次坐公交,我们一直盯着谷歌地图,生怕坐过站,有时听不懂澳洲口音,陌生的语言,人群的笑声,一切都让人既紧张又兴奋。
不过随着迎新周的到来,我们也在逐渐适应这里的生活。迎新周的讲座,教我们如何使用澳洲俚语、怎么与当地人交流;学长学姐带着我们熟悉校园、了解图书馆。那一刻,我们终于真切地感受到:新的学习生活,真的开始了。

参加迎新周讲座
不一样的教学,令人意外和惊讶
以前在课堂上多是听理论、记要点,现在学习创意产业专业则扎进了实践里,每一门课都像一把钥匙,打开了视听创作的新大门。
在广播与播客制作课程中,我们需要从确定选题、撰写访谈提纲到设备实操全流程参与。第一次戴着耳机调试演播室的麦克风,指尖触碰到设备的瞬间,播客制作人的身份感突然变得真切。非虚构影视制作课程则是理论与实践的深度结合,前期系统学纪录片叙事逻辑,后期直接上手拍摄剪辑。

广播与播客制作课堂

在一中式园林拍纪录片时留影
如果说前两门课聚焦制作,那表演实践课就是意外的表达突破。Sam老师不仅教我们公共演讲的语气把控、话剧表演的肢体语言,期末还要求小组合作编创舞台剧回应给定命题。我们小组选了“current climates”主题,聚焦2019年澳洲山火中的小动物,融合现代舞蹈形式传递环保理念。
录音艺术课是一项既酷又难的挑战,从零开始摸索音频剪辑软件Pro Tools,跟着教程采集街头环境音、录制简单乐器声、反复尝试人声与音效的混音,当第一次导出“三段乐器+三个环境音+人声”的完整作业时,连自己都忍不住惊讶:“原来我也能做出专业感的音频!”

学习混音
这几门课很考验团队的分工与合作。和来自不同国家的同学组队,虽有语言表达上的差异,但好在大家都相互尊重、换位思考、求同存异,能够有效完成各项任务,在合作交流中共同进步与成长。

结识国际朋友
在克服一个个困难后,顿悟了留学的意义
本科读国际新闻与传播时多和文本打交道,而传媒与通讯专业让我们彻底“动”了起来:开展叙事项目、搭建个人网站、拍摄短视频、制作播客,在川外学到的许多理论知识也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初到之时满心焦虑,熟悉校园后,我们就成为了图书馆的常客。有时候在电脑前一遍遍地听录音,有时候在不停修改后期,有时候找一个没人的地方反复练习演讲,有时候又在用翻译软件一句一句地啃书……这两个多月,语言是障碍,也是我们学习的新肌肉。

MQ自习室很安静

在Central Courtyard二楼自习区
我们分别就读创意产业和传媒与通讯两个专业,学习时都需要阅读大量的英文文献。刚开始很困难,但是在读懂时收获颇丰,能够运用在老师布置的作业中,也很有成就感。学习媒体叙事、社交媒体和公关媒体的有关内容,不仅是对新闻传播知识的进一步巩固与学习,也涉足到之前未接触过的行业,对个人技能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相信在一年的学习之后,我们都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专业问题,并能发表自己的见解与观点。

媒体实践课堂

个人网页作业
渐渐地,我们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节奏——在镜头前、在音频里、在一页页文章之间,真正开始了用新的方式学习。此刻我们感到:留学的意义,不仅是提高独立思考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或是学会规划生活,更是在陌生的世界里,重新学会表达。
社交生活,让我们在远方找到归属
住在离学校不远的宿舍,以前不常进厨房的我们,如今都成了“异国烹饪家”:有人炒重庆风味的辣子鸡,有人做番茄炒鸡蛋,有人尝试卤鸡翅……香味飘满客厅时,总忍不住邀请朋友来分享。当外国同学品尝了麻辣拌面,眼睛一亮说“spicy but delicious”,那一刻觉得:食物真是最好的社交语言!



一起做饭分享美食
悉尼的周末时光也很热闹。参加社团活动,一起拍摄作业,一起出游,我们的朋友圈越来越宽广。参加朋友的House-warming Party时,还去了海边疯跑,又帮忙组装了烧烤炉。炉火噼啪作响,香味混着笑声弥漫在空气中,大家分享着彼此的趣事,无论是第一天上课的囧事,还是回国的计划,都那么轻松而亲切。突然有人问我们:“你们习惯了吗?”
那一刻,我们突然意识到——原来在异乡,也能有家的感觉。

和朋友一起BBQ


漫步阳光沙滩
留学生活并不总是顺利,有时孤独,有时焦虑。但也正是在克服困难、收获新知的过程中,在日常温暖的片段里,我们重新找到力量,不断前行。从“探路”到“成长”,这段异国旅程值得珍藏,也值得期待。
感谢川外新传为我们搭建这样的平台,让我们有机会走出舒适区,在南半球的阳光下收获知识、友谊与勇气。未来的日子,我们会继续带着这份成长,在求学道路上坚定前行,也期待为更多学弟学妹“探路”,分享更多跨国学习的故事。
来源:新闻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