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25-05-14

当汉服遇见伏尔加河畔的星光,当飘逸的曲裾轻拂过俄罗斯深秋的白桦林,当绣着云纹的织锦在伏尔加河畔的晚风中起舞,那些关于文化传承与交融的故事,便如同一串串珍珠,缀满时光的长毯。让我们循着汉服衣袂翻飞的轨迹,走进这场发生在欧亚大陆腹地的东方美学奇遇。

我与孔院的汉服奇缘

2025年除夕,下诺市大型购物中心“海洋”举行了热闹的中国新年活动。在汉服文化展节目的后台,17岁的俄罗斯学生卡佳调整着齐胸襦裙的系带,突然她转头问我:“老师,中国女孩穿这样的裙子骑马吗?”她的问题,让我想起第一次在孔院课堂播放汉服视频时,台下那一双双瞪圆的大眼睛——原来文化的破冰,始于一片裙角的翩跹。 

“这不是戏服,是活着的诗。”学生们虽然知道中国有传统服饰“汉服”,但是多数学生还尚未体验过试穿汉服,他们对于汉服有哪些类型也并不了解。直到某天讲解“衣”字旁生词,我播放了河南卫视《唐宫夜宴》的片段以及B站的中国千年历代服饰演变的视频。视频里,丰腴的“唐俑”舞者自在地甩动襦裙广袖,后排的伊万突然举手说:“她们的衣服真漂亮,她们像教堂壁画里的天使!”前排的伊莲娜指着视频中南朝女子额头的“花黄”问:“为什么这个女生的额头有一片黄色?”课后,还有学生追问我:“他们每天都这么穿吗?现代中国人还穿这些吗?可以什么时候穿?” 


孔院定期举办的文化体验活动中就有一项汉服体验项目。对汉服感兴趣的学生们和市民们可以挑选喜欢的服饰,教师与志愿者们则会帮助他们试穿衣服并拍下美丽的照片。每次体验,我们都会搬空仓库里的汉服,在教室里架起移动衣架。19岁的谢尔盖套上飞鱼服后简直僵成木偶:“这衣服看上去比律师袍更庄严!”文学系的索尼娅轻抚马面裙的织金纹路,喃喃道:“这个工艺太棒了,转起来的时候好看极了。”理工科的安东穿上一身白袍,羽扇纶巾,全身上下透露着古代书生的潇洒从容气质。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虽然俄罗斯的服饰与汉服大不相同,但是不论男女,大家装扮自身的心情却并无二致。当学生把披帛缠成医疗绷带,把衣襟穿反时,这些生动而又有些滑稽的画面反而令这场文化的交融显得自然鲜活。


汉服文化展上,二十多位模特化身行走的文明史。在教师安娜的深度讲解下,他们将秦汉曲裾的庄重大气、魏晋宽袖的飘逸洒脱、唐代襦裙的华美丰盈、明制马面裙的典雅端庄以及近代旗袍的婀娜多姿展现得淋漓尽致。秦代曲裾的凌厉线条映衬着男孩硬朗的脸庞,唐代破裙的十二破剪裁贴合着姑娘高挑的身躯,宋制褙子的薄纱在团扇下翩然,一切既和谐又生动。


汉服也成为学生们了解更多中国文化的窗口。汉语课堂,汉服化身最生动的教具。教量词时,我举起刚刚送给学生们的发带问:“这是一__发带?”学生们指着黑板上“条、张、本”字卡争先恐后地说着答案。当正确答案“条”出现时,学生薇拉突然指着自己的辫子说:“我的头发也是 ‘一条’!”这个突发奇想的说明,竟让他们牢牢记住了细长物的量词用法,倒令我感到十分高兴。

文化差异在针脚处显现。当卡佳好奇古人穿着这么复杂的衣服怎么工作时,我向他们解释道,视频中异常精美的服饰大多是古代氏族官宦人家穿的,因此往往是“宽衣博带”,而如果要劳作,则自然要穿窄袖的衣裳,以便行动。而每当我穿着汉服给学生们教学或给当地市民们开展文化体验活动的时候,大家也总是更为兴奋,课后一些学生还特意上前与我合照:“老师,您的衣服真漂亮。我想拍照纪念一下!”


春日悄临,伏尔加河的冰层正在春汛中裂响,而文化交融的细流,早已渗入这些年轻人生活的褶皱。或许真正的文明对话,从来不在博物馆的展柜里,而在少女反穿的衣襟上、在错系的腰封间——那是历史与当下共同编织的,最鲜活的经纬。 

作者:李雨茜 新闻传播学院2022级新闻学专业 

2024年9月-2025年8月赴俄罗斯下诺夫哥罗德国立语言大学孔子学院担任志愿者 

 

暮色中的伏尔加河依旧奔流不息,而那些在斯拉夫土地上绽放过的东方霓裳,早已化作星星点点的文化火种。从传统节日中惊艳亮相的云肩襦裙,到文化活动展示时翻涌的广袖流云,到书法课堂上与刺绣相映成趣的墨韵——志愿者们用最温柔的坚持,让丝绸的经纬编织出文明的对话。这场始于衣冠的邂逅,终将汇成永不褪色的文化记忆。当东方的月光染亮伏尔加河面,这曲霓裳与星光的二重奏,仍在每个热爱文化交融的心灵深处,袅袅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