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11-10-27
世界著名语言学家John Taylor莅临我校讲学

2011年10月25日下午,在四川外语学院宏文楼二楼国际报告厅,我校认知语言学系列讲座第41次成功举行。世界著名认知语言学家、新西兰Otago大学教授John Talyor应邀举行了一场题为Constructions or Rules?(构式耶,规则耶?)的学术报告,讲座由王寅教授主持,我校诸多师生共聚一堂聆听了这场精彩的报告。

Talyor教授首先引用Langacker的观点,指出语言研究主要有三个对象:音位结构、语义结构以及这两者之间的象征关系,语言是由无数个具有固定结构的象征单位形成的大仓库,这些具有固定结构的象征单位即为构式。随后,他从三个不同角度对构式的含义进行了区分,并佐以相关语言现象进行分析,提出构式是一个较为固定并可以被习得的语言单位。同时,Talyor教授还基于心理语言学实验结果、语言的记忆、使用、理解以及语言习得等方面为构式的存在提供了依据。在讲座过程中Talyor教授重点对比了传统句法的规则观和认知语言学方法中的构式观,并基于具体语言实例指出传统规则观所不能解决的相关问题,而构式观在这方面的强大解释力。Talyor教授一反传统句法研究中的生成规则观,认为要了解一个词意味着要了解该词所出现的构式;要了解一个构式则意味着要了解能出现于该构式的词;并进一步提出相对规则观等激进观点:即基于语料,任何一个词都是特殊的,都包含有自己独特的语法。

在随后的提问环节中,在场师生从语言学、哲学、语言习得和语言测试等方面积极踊跃地提出问题,围绕构式展开讨论,其中不乏提出不同观点,Talyor教授都一一耐心解答,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解决方案,并颇有信心地展望了构式语法及其相关研究在语言研究中必将蓬勃发展。

最后,王寅教授对Talyor教授的这场讲座进行了提纲挈领的总结,认为构式语法虽然沿袭了Chomsky开辟的心智主义研究思路,却对其所倡导的句法生成规则进行了挑战,将其“自上而下”的研究进路转变为“自下而上”,并提出了“基于用法的模型”。而Taylor教授基于语料对构式语法进行的一系列细致、深入的研究,并从中发展出的新观点都为我们提供了前沿的语言研究思路和视角。王寅教授鼓励在座师生能够积极关注前沿,了解新信息,并结合自己的感悟不断探索、潜心研究,为语言研究和认知语言学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