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四川外国语大学中外留学生对话论坛启动仪式暨第一期(中国—泰国)对话论坛在太阳广场“对话”雕塑前举行。
启动仪式开始前,大学生艺术团表演了泰国风情舞蹈。
学校党委书记邹渝、副校长卢波与嘉宾代表们共同为论坛揭牌。
邹渝在启动仪式上致辞。他指出,今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面向世界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中国方案,以中国智慧破解“文明冲突”迷思。四川外国语大学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号召,率先成立国际传播学院,积极培养能够讲好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人才。他介绍道,“对话”雕塑是学校建校70周年之际打造的标志性建筑,用以激励川外学子秉持“海纳百川,学贯中外”的校训,学好外语,走向世界,更好地讲述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故事。他希望参与论坛的中外青年要胸怀世界大局,具有全球视野;要登高望远,格局要高;要知行合一,在中外留学生交流中互学互鉴、携手并进。他期望通过中外留学生对话论坛等形式,为中外留学生走向世界搭建更多更好的渠道和平台。
接着,中泰两国留学生在“对话”雕塑前开展对话,共同探讨全球文明倡议下的中外文明传承与创新。
来自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和国际工商管理学院的泰国留学生张诗丽、沈梦婷和万查纳分享了自己在中国学习、生活和在泰国传播中国文化的故事,介绍了泰国思想家、教育家顺通蒲的故事和“拜师节”的传统。三人共同表演了泰国拜师节上唱给老师的赞歌,热爱中国文化的他们都表示要做好中泰文化交流的使者。
张诗丽说:“本科毕业之后在泰国中文学校当了两年的中文老师。每当我看到我学生学汉语有进步,能够理解和运用我教的知识,我很高兴也为他们感到骄傲。能把我学到的汉语知识传递给学生,让更多的人学会中文。我也为自己感到骄傲。”
沈梦婷说:“作为一名泰国留学生,我想更深地学习中国文化、中国习俗,同时我也想把泰国的文化传播给更多的人。”
万查纳说:“ 顺通蒲是诗人也是一名泰国伟大教师,鼓励年轻人学习和理解泰国文学,让我们对自己的泰语充满爱和自豪。”
来自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和中国语言文化学院的学生姚欣鑫、翟炳岩和王浩男分别讲述了在泰国留学和当汉语教师的故事、中泰尊师文化的异曲同工之处,对孔子教育思想的理解。
对于当代青年如何做好文明传承与创新,姚欣鑫谈到:“在走上国际中文教师这一岗位的路上,不断思考怎样提升自我,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翟炳岩说:“我曾经在泰国留过学,较为深入地了解感受了泰国的文化和传统,也感受到了泰国与我们国家的一些文化差异和相同,我们有很多可以学习发展之处。”
王浩男表示:“川外学子都应该有融通中外文明成果的胸襟和理想,在学习、教学、学术研究等方面要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要以中国风格和中国立场,充分运用外语这一桥梁和纽带,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四川外国语大学中外留学生对话论坛是在学校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入推进重庆市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之际正式启动的。对话论坛将围绕“文明传承与创新”这一主题,充分挖掘各国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深刻领会全球文明倡议的丰富内涵,在建设新重庆的新征程上打造川外国际化特色品牌。
相关部门和学院负责人、留学生代表和媒体记者参加了启动仪式和首场中泰青年对话论坛,学校微信视频号、微博进行了现场直播,未来还将举行更多语种的中外留学生对话论坛。
文案:陈挚
摄影:于朝忠 葛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