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高外籍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10月22日下午,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联合童家桥派出所,在东区国际大厦1314教室开展了2025年秋季学期外籍师生安全教育讲座。讲座围绕外籍师生可能遇到的诈骗陷阱、校园管理困惑及法律风险,通过真实案例剖析与互动问答,深入浅出地普及了安全知识,有效提升外籍师生的风险应对能力。本次活动共吸引70余名外籍师生参与。
筑牢反诈防线:识别常见骗局,提升应对能力
讲座中,民警结合真实案例,详细解析了外籍人士易遭遇的诈骗类型,包括假冒公检法人员、冒充使领馆或海关、虚假快递通知、虚拟绑架、非法换汇及投资陷阱等。警方指出,诈骗分子常通过盗用个人信息、伪造官方文件、编造紧急事由等手段施加压力,以骗取钱财或敏感信息。警方特别强调“三不原则”——不轻信、不转账、不泄露个人信息,并现场指导师生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同时,公布了童家桥派出所地址及民警联系方式,将为师生及时提供咨询与协助。

多维安全指引:生活服务与法律规范并重
除反诈宣讲外,学校还围绕外籍师生在渝生活的实际需求,就生活服务与法律法规两方面进行了全面讲解。内容涵盖国际合作与交流处、保卫处、后勤基建管理处等相关管理 部门职责与联系方式;同时结合《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及《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实施细则》等相关法规,明确外籍师生在华工作、学习期间应遵守的基本规范,特别强调禁止非法就业、非法传教及逾期居留等行为。
外籍师生安全教育是学校涉外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有效增强了外籍师生对在渝期间各类安全风险的辨识与防范意识,为营造更加安定、和谐的校园环境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学校将通过定期讲座、线上推送等多种方式,持续强化其安全防范意识与应急处置能力。
图:李博轩
文:国际合作与交流处